|

|
|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近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的煤電機組約9億千瓦。記者此前也從中電聯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我國達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電機組約8.9億千瓦,約占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86%。
作為煤電清潔化發展最具代表性的技術,超低排放已成為“清潔煤電”的代名詞之一。“十四五”時期煤電超低排放重點是什么?我國煤電機組超低排放還有多少潛力?現行超低排放存在哪些誤區?
清潔煤電世界領先
2014年以來,我國全面推動發電企業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程,要求排放煙氣中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每立方米分別不超過10毫克(部分地區為5毫克)、35毫克、50毫克。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我國煤電機組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億千瓦以上,節能改造累計完成6.5億千瓦。2012—2017年,在全國煤電裝機增幅達30%的情況下,電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下降幅度達86%、89%、85%。
生態環境部多次公開表示,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潔煤電供應體系。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所有火電廠除塵、脫硫、脫硝都實現了超低排放,為大氣污染治理發揮了重要作用。
超低排放煤電機組數量是否還能擴容?對此,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朱躍表示,隨著未來幾年新建機組投產和老小機組關停,預計超低排放煤電機組容量及裝機占比仍會進一步提高。“目前我國推行的超低排放限值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對比美國、歐盟最嚴格的燃煤電廠污染物排放限值,我國限值要求為小時濃度均值,而美國為30天滾動平均值,歐盟為月均值。”
常規污染物減排空間有限
那么,是否所有煤電機組都適合超低排放?
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表示,對電力行業而言,如果不考慮技術、成本因素、外部條件等,所有煤電都能做到超低排放,甚至近零排放。“從污染控制的理想目標看,實現‘零排放、零消耗、零成本、零故障’的技術是電力行業與環保產業界持續的追求。但針對不同的發展階段和條件,追求‘四零’也有深淺、先后、輕重、緩急之分,且是相互制約、動態平衡、追求總體最佳的過程。”
“部分使用劣質煤的機組,在實際的超低排放運行中仍存在一定難點,需要開展針對性的技術攻關。”朱躍說,部分燃用無煙煤的機組,由于氮氧化物生成濃度較高,如要實現超低排放,會導致運行能耗物耗大幅增加,單位發電成本需要增加約15元/千瓦時,且運行可靠性與穩定性相對較差。
朱躍進一步指出,目前確實有個別區域的煤電企業在超低排放基礎上進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以滿足當地環保部門的“深度減排”要求,但性價比較低。“經測算,由于環保設施導致機組發電煤耗每增加1克/千瓦時,會增加0.6千克/立方米的污染物。因此,在當前超低排放水平下,進一步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污染物指標的排放限值,實際減排量相當有限。”
在王志軒看來,業內對超低排放存在認知片面的問題。“燃煤鍋爐排放不應與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燃機比較。如果一定要比較常規大氣污染物排放對環境質量的影響,應多方面、多角度比較。如相同的排放量,燃機40多米高的排氣筒高度對環境質量的影響,遠大于煙煤電廠240米高煙囪的影響。”
下一步重點壓減非常規污染物
隨著全國碳市場啟幕,清潔煤電有了新方向。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已啟動,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在發電行業節能降耗空間縮小的情況下,提供了一種低成本減碳的市場手段,倒逼電企加快減碳步伐,促進技術革新。”
除了減碳,煤電非常規污染物治理也將提上日程。去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計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大氣。”
朱躍表示,清潔煤電不僅包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三個指標,三氧化硫、汞及其化合物、其他重金屬等非常規污染物,現有超低排放環保設施中,仍未充分挖掘其潛力。“超低排放改造下半場,縮減非常規污染物將是重點。”
“總體而言,隨著相關設備、材料提升、發電企業經驗積累逐漸成熟,我國超低排放運行水平也漸趨成熟。但在運行大數據挖掘、‘數字孿生’等智能化運行技術應用等方面,仍有較大的節能降耗潛力待挖。”朱躍說。
-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
-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 火力發電分會(電機工程學會)
- 火力發電分會(中電聯)
- 中國電力規劃設計協會
- 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
- 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
- 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華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 山東黃臺火力發電廠
- 中國華電集團發電運營有限公司
- 內蒙古蒙電華能熱電股份有限公司
- 園通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廣西柳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株洲華銀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內蒙古岱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山西漳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湖北華電黃石發電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龍江華電佳木斯發電有限公司
- 陜西蒲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福建華電永安發電有限公司
- 開封火力發電廠
- 華電國際鄒縣火力發電廠
- 中山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山西陽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國電長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東新能泰山發電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東陽光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揚州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太倉港協鑫發電有限公司
- 甘肅電投張掖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陜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
- 國投欽州發電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發電廠
- 國電豐城發電有限公司
- 國電靖遠發電有限公司
- 靖遠第二發電有限公司
- 國華綏中發電有限公司
- 元寶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開封火力發電廠
- 云南華電巡檢司發電有限公司
- 云南華電昆明發電有限公司
- 國投宣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山東黃島發電廠
- 國投北部灣發電有限公司
- 西北發電集團
版權所有©火力發電網 運營:北京大成風華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3033476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12478 本網站未經授權禁止復制轉載使用